汇势|京杭对话五周年:让全世界听见中国大运河的声音

汇势|京杭对话五周年:让全世界听见中国大运河的声音

  中新网杭州6月14日电 题:京杭对话五周年:让全球听见中国年夜运河的声音   作者 严酷 童笑雨   700多年前,来自意年夜利的闻名观光家马可·波罗从元年夜都动身南下,沿着京杭年夜运河达到杭州,在《马可·波罗纪行》中,他奖饰“杭州是世界上最漂亮华贵之天城”。   在中国年夜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和马可·波罗去世700周年之际,一群今世马可·波罗于6月13日从北京动身,终点也是杭州。他们将在沿途走进运河人家、体验运河文化,领会千年运河的庇护、传承和操纵。 2024年6月13日,千年运河千里行·新马可波罗纪行采风团“打卡”北京北运河。田雨昊摄   这是行将进行的中国年夜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年夜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勾当(下称“京杭对话”)的序幕,勾当由北京市人平易近当局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平易近当局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平易近当局、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汗青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5年来,京杭对话从中国的年夜运河滨起步,不竭扩大“伴侣圈”,成为增进世界运河文化融合共鉴的品牌勾当。   唱响“双城记”   杭州与北京是京杭年夜运河的南北出发点。“杭州船埠装年夜米,一纤拉到北京城”“流成的杭州,漂来的北京”……年夜运河上的古时鄙谚,道出了两座城市因河而兴因河结缘。   2019年,首届京杭对话在浙江杭州进行,此次勾当促进“三好”(“庇护好、传承好、操纵好年夜运河”)新步履、合作新机制、传布新摸索、搭建新平台等四年夜功效,并商定,北京和杭州每一年轮番主办京杭对话勾当。   在首届京杭对话,时任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关于中国年夜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专门作出指示:“年夜运河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贵重遗产,是活动的文化。本年正值年夜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京杭两地举行中国年夜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鞭策运河文化交换合作,是一件成心义的工作。但愿以此为平台,会聚运河沿线地域聪明和气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主要唆使指示精力,配合为庇护好、传承好、操纵好年夜运河作出应有的进献。” 2019京杭对话时代,年夜运河京杭雅集勾当进行,浙江昆剧团国度一级演员杨崑进行表演。徐军摄   一年一会,京杭“双城记”就此拉开序幕。   2020年,浙江藏书楼镇馆之宝文澜阁本《四库全书》重返“降生地”北京,引发人们对千年运河文化长流的共识;2021年,京杭顶级艺术家第一次在杭州运河百年剧场展开雅集对话;2023年,来自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和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文物珍宝同台展出,向人们诉说年夜运河上的壮阔史诗。   “双城记”的唱响,不但在于文化交换,更在于财产合作。   5年来,相干合作功效不竭:杭州商旅运河团体已和北京文资中间就老旧厂房庇护操纵、配合鞭策文化财产优化进级展开合作;北京初创团体与杭州文广团体环绕两边资本和优势,协力鞭策京杭文化交换和财产成长;首钢与杭钢展开工业遗存庇护操纵对话;中国年夜运河文化带文化金融产物发布;《北京浙江文旅高质量成长合作框架和谈》签约;联袂鞭策年夜运河文旅财产成长。   带动全流域   中国年夜运河直通南北,串连起京津冀、苏浙皖和鲁豫八个省市,年夜运河文化带的庇护需要多方通力合作。5年来,京杭对话的“伴侣圈”一向在扩年夜。   首届京杭对话提出以“文化与科技鞭策年夜运河中兴”为主题,充实调动运河沿线城市的资本和气力,构建年夜运河庇护、传承、操纵配合体。   自京杭对话组委会向全社会发布《共建同享年夜运河文化倡议》最先,京杭对话约请天津、河北等运河沿线省市有关负责人预会,协同推动年夜运河文化带共建同享。周全深化年夜运河沿线省市的深度合作,做好研究传布、立异转化、富平易近为平易近“三篇文章”,成为共鸣。   2023京杭对话举行时代,融会运河沿线八个省市地区音乐元素的平易近族交响诗《年夜运河》在北京艺术中间上演,由来自北京平易近族乐团、天津歌舞剧院平易近族乐团、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平易近族乐团、山东歌舞剧院平易近族乐团、河南平易近族乐团、安徽乐团平易近族管弦乐团、江苏省演艺团体平易近族乐团、浙江平易近族乐团的百位吹奏家配合演绎。   主办方中新社旗下的中国新闻周注销版中国首本以糊口体例显现的《中国年夜运河糊口图鉴——爱上年夜运河的128个来由》,串连起京杭年夜运河沿线20座城市的美食美景、风景精髓,让运河文化风行起来,赋能夸姣糊口。   京杭对话还经由过程“千年运河千里行”采风勾当,组织文假名人、摄影年夜咖、媒体人等构成采风团,在运河沿线城市展开文化交换勾当,深切讲好新时期运河故事,加深运河城市的交换融通。2023年,杭州卖花姑娘陈喜悦在北京后海卖花赠予杭州礼品,更是激发网友热议。   “我们期盼,京杭两地经由过程对话合作,让年夜运河实现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改变,让这一千年文脉‘活动’起来,让古老的年夜运河‘活化’起来,让其进一步成为中国精力、中汉文化的怪异符号。”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如许暗示。   时任国度成长鼎新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2021京杭对话中也暗示,但愿北京和杭州能以京杭对话整合伙源、立异体例方式、强化品牌打造,配合推动年夜运河承载的文化立异性成长和缔造性转化,为年夜运河文化庇护、传承、操纵和国度文化公园扶植摸索立异模式,输出成功经验。   面向全球   2014年,中国年夜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第六条世界遗产运河,到本年正好是第10个年初。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张环宙说,年夜运河是中国汗青成长的见证,活动的运河毗连着中华平易近族与世界分歧文明的交换互鉴,成为鞭策中外对话的配合说话。   2020京杭对话经由过程成立由北京市人平易近当局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平易近当局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平易近当局、中国新闻社和世界运河汗青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构成的五方合作机制,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年夜运河的故事,让全球听见中国年夜运河的声音。   2021京杭对话初次将国际化赛事纳入框架,并举行首届国际年夜运河影象年夜赛,收到国内外参赛作品6537件。   也是那一年,胖乎乎的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吉利物与杭州亚运会吉利物在杭州市年夜运河畔拱宸桥头“同框合影”,帮忙年夜运河破圈传布。 2021京杭对话时代,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吉利物与杭州亚运会吉利物在杭州拱宸桥“同框合影” 。王刚摄   “固然马可·波罗昔时所见场景只能在书里看到,但我却看到了年夜运河的全新风采。中国既连结千年汗青,又获得庞大前进。”6月13日,在北京启幕的2024京杭对话“千年运河千里行”采风勾当上,意年夜利汉学家麦克雷说。   13日最先,新马可·波罗们从北京动身,到访扬州和杭州,追随北京非物资文化遗产“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第四代传承人体验“运河号子”;参不雅访问扬州的马可·波罗记念馆;介入杭州宋韵簪花体验,入住运河人家,体验运河人家的一天,感触感染新时期运河文化的魅力。   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分地域处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在2023京杭对话上暗示,但愿经由过程京杭对话,宏扬与年夜运河相干的艺术和传统,增强年夜运河庇护的国际合作,构建一个加倍包涵和可延续的将来。   让全球听见中国年夜运河的声音。这是年夜运河文化传承的时期表达,也是千年年夜运河道动的新生气。(完) 【编纂:房家梁】

发布于: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4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刘三蹦黑 版权所有

 碰面:苏州微信喝茶上课群(苏州水利局微信喝茶学习群开启促进水利知识普及)

苏州微信喝茶上课群(苏州水利局微信喝茶学习群开启促进水利知识普及)

2024-06-16 15:07:53 | 来源:本站原创
小字号

苏州微信喝茶上课群:促进水利知识普及

近期,苏州水利局积极探索创新水利知识普及方式,推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苏州微信喝茶上课群。该群聚集了众多水利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旨在通过喝茶学习的方式,促进水利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提高水利科普知识覆盖面

苏州水利局一直重视水利科普工作,深知将科学知识普及给更多的民众对于水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宣传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因此,利用微信群建立喝茶上课的平台,成为了苏州水利局的一个创新举措。

通过微信喝茶上课群,苏州水利局能够迅速将水利知识覆盖更多的人群,并且能够及时与群成员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专业人士在线解答疑惑

苏州微信喝茶上课群吸引了众多水利从业人员的加入,其中包括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学者、研究人员等。这些专业人士在群中担任了在线解答问题的角色,为群成员提供专业的水利知识和意见建议。

群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和专业人士的互动交流,他们对于水利事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增强了对水利工作的兴趣。许多群成员也在群内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举办专题讲座与培训活动

除了在线交流和学习外,苏州微信喝茶上课群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水利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将受邀到场,为群成员讲解一些前沿的水利科技和政策动态。

这些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不仅使群成员进一步拓宽了水利知识面,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群成员们可以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深入探讨水利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善用科技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苏州微信喝茶上课群的推出,体现了苏州水利局善于善用科技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理念。通过将微信群与水利知识相结合,创新普及水利科普知识的方式,提高了水利科普知识的覆盖面和传播效果。

苏州水利局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科技在水利事业中的应用力度,不断优化水利科普工作的方式和形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利知识的需求,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404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