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伊朗走到战略转折关头,应见好就收

最佳回答:

梅新育:伊朗走到战略转折关头,应见好就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梅新育】

发动战争之前就必须充分考虑如何结束战争,今天的伊朗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需要战略转折的关头:

从登记参选伊朗总统候选人的政见宣示,到国际石油市场新动向,再到6月5日法英德就伊核问题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对伊施压决议,6月初短短不到一周时间连续几件事情,一再折射出了这一点。

更要注意的是,今天的伊朗如果不能及时完成适度战略收缩,完全有可能重演第一次最高权力换代交接时的仓促被动。

一、伊朗对外战略与海外军事干预需要及时见好就收

去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引爆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刚一爆发,就跃居当前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两场战争之一;伊朗从开战之初一直竭力避免自身直接卷入战火,但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使馆,炸死多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以及伊朗史无前例首次直接轰炸以色列本土报复还击,标志着伊朗与以色列的军事交锋、对这场战争的参与已从当初的代理人"暗战",走到了直接交战的高度危险第一步。

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

不仅如此,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已经从最初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蔓延到了千里之外扼控苏伊士-红海-亚丁湾航道要冲的也门,胡塞武装还宣布将袭击船舶范围扩大至印度洋南端和地中海海域,对伊朗友邦经济贸易的影响冲击日益显著,在伊朗友邦经济贸易业界中引发的怨言日益上升,而不断发动袭船战的胡塞武装普遍被认为是多年来得到了伊朗的大力支持方才得以成长壮大。

伊朗多年来一直是哈马斯的主要支持者之一,[1]这种关系多年来备受许多阿拉伯国家忌惮;[2]这场战争发展至今,客观上已经打断了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至少暂时中止了巴勒斯坦问题和伊朗在区域格局中边缘化的趋势,伊朗期望追求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其风险和对友邦的负面影响正在上升。

有鉴于此,考虑到伊朗并无国土被外敌占领,考虑到伊朗二三十年来在海外多个国家开展的一系列军事干预耗费了巨量经济资源且潜藏重大隐患,考虑到伊朗多年来的严重经济困难,考虑到国际经济与政治走势可能发生对伊朗不利的一系列变化,考虑到这个国家最高领袖已届垂暮之年,换代权力交接日益迫在眉睫,总统莱希等政教高官直升机失事身亡又给其最高权力交接增添了巨大政治不确定性,……伊朗亟需在海外军事干预中见好就收实施战略转折,适度收缩海外军事干预投入,甚至中止对某些海外军事干预项目的投入,集中资源,抓住当前时间窗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夯实经济社会稳定和应对未来可能更大挑战的基础。

"我向真主发誓,我永远不会去了解经济学"--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在任时以极端反美反以而闻名国内外,经常坦承自己只懂政治、不懂经济,阁僚们讨论经济政策时他常常如此反应;[3]但在这次报名参选伊朗总统时,他向公众宣示的竞选政见最大"卖点"并不是与美国、以色列斗争,而是声称自己最大的参选动机是改善国家经济形势,优化商业环境,拓宽投资空间,以集中解决民生问题,誓言将寻求与世界的"建设性接触",改善与所有国家的经济关系,等等。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持证件者)登记参选总统

作为这次伊朗总统选举中名气最大的登记参选人,内贾德虽然因为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关系破裂,不太可能通过候选人资格审查关口,但他的上述竞选政见宣示表明伊朗社会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希望已成相当强大的潮流。鉴于哈梅内伊7月份就将年满85岁,伊朗社会存在这样的强烈希望,又有声望显赫的政治人物为这种希望代言,意味着即使内贾德不能通过这次总统选举候选人资格审查,不会太久之后的伊朗最高权力换代交接也面临重大政治不确定潜在风险。

二、未能及时见好就收两次重创现代伊朗

回顾伊朗现代史,从1940年代初至今,不到八十年时间,跨越巴列维王朝和伊斯兰共和国两个时期,伊朗已经两次因未能及时"见好就收"实施战略转折而创巨痛深。历史教训如此沉痛,无论是伊朗自己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还是伊朗的经济政治伙伴观察判断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稳定与发展前景,都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一次是二战时期礼萨·汗国王未能及时与纳粹德国断绝关系而遭苏、英两国出兵占领伊朗全国,自己也被放逐海外,客死他乡。

礼萨·汗(资料图)

创建巴列维王朝、执掌伊朗政权20年(1921-1941年)的礼萨·汗国王不失为伊朗现代史上英豪之主,大力推行世俗化、西方化和民族化改革,先后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和实行关税自主,超越数百年历史恩怨与阿富汗、土耳其、伊拉克等各邻国发展友好关系,政绩累累且颇为突出。

为了抵御英、苏两大宿敌,并引进先进技术和专家推进伊朗现代化建设,礼萨·汗国王大力发展对德关系,以至于德国超越苏联成为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1939-1940年占伊朗对外贸易的45.5%之多[4]。

在没有爆发战争的环境下,交好德国不失为增进伊朗本国利益的合理外交策略;但在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伊朗若企图继续在德国与反法西斯阵营之间两面逢源,就纯属惹火烧身了,因为此时的伊朗已成连接苏联和英国的战略通道,由此决定了苏英两大强国绝无可能继续容许德国势力在伊朗扎根发展。

但礼萨·汗对此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转向接受苏、英两国要求驱逐在伊德国人,招致苏、英大军夹击,占领伊朗全境,控制伊朗内政、外交、军事数年,礼萨·汗被迫逊位流亡海外,死于英属南非,库尔德、包括伊朗故都大不里士在内的阿塞拜疆两块地区,几乎被肢解出去独立建国。

国祚不足60年的巴列维王朝如此,建立迄今45年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也不例外,而且是在建政仅仅3年之后,就在两伊战争中犯下了类似失误。

1979年1月16日,伊朗国王巴列维逃亡海外;2月1日,霍梅尼从巴黎飞回德黑兰,伊朗伊斯兰革命大局基本确定,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当年12月24日,苏军进攻占领阿富汗。1980年9月20日,两伊战争正式爆发,1988年8月20日结束。

在这场历时8年的战争中,伊朗军队兵员一度占到总人口的11%,动员团、革命卫队和其它准军事组织人数还未包括在内。1980年伊朗人口估计3930万(《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5]战场阵亡30万,伤残170万,造成难民200万,亦即死伤和难民人数各占战争爆发年份伊朗总人口的5%;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全部经济损失1万亿美元,经济倒退20年。[6]

伊朗原本完全有可能见好就收,在1982年以有利得多的条件结束战争,从而付出少得多的代价。

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连续发动大规模反击,夺回了战争主动权;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焦头烂额之余,借口黎巴嫩战争爆发而宣布从伊朗撤军,宣称要对以色列开战。挟新胜锐气,伊朗军队于1982年7月攻入伊拉克境内,兵锋直指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第一大港口巴士拉两大城市。到10月时,伊朗军队距离巴士拉、巴格达分别仅有30公里、80公里。

10月27日,萨达姆宣布接受规定阿拉伯河按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1975年阿尔及尔协议,单方面停火,并要求建立一支维和部队。伊朗拒绝了这份停火建议,发誓要夺取全面胜利,但其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再也无法推进,战局僵持直至1987年冬。

结果,在5年多的相持阶段消耗战中,伊拉克得到了几乎所有海湾阿拉伯富裕石油输出国的鼎力援助,民生物资与军备补充源源不断,伊朗则因遭受西方阵营制裁而日益难乎为继,双方实力对比演变日益有利于伊拉克。

两伊战争(资料图)

尽管伊朗自1981年起就一直从以色列进口武器、引进以色列军事顾问,但并不足以消除西方制裁的影响。从1988年3月起,伊拉克军队连续反攻,不仅收复了全部失地,而且占据了大片伊朗领土,伊朗最终被迫接受停战,对1988年7月3日伊朗客机被美军击落死亡290人等奇耻大辱,也不得不"打落牙和血吞"。

事后复盘,对伊朗而言,最有利的谈判时机是1982年10月27日萨达姆宣布接受阿尔及尔协议并单方面停火,其次是1982年6月萨达姆借口黎巴嫩战争爆发而宣布从伊朗撤军。之所以错失迫使萨达姆签署城下之盟的时间窗口,是因为伊朗决策层被1982年上半年反攻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忽视了伊朗军队在那场反击胜利中付出的巨大伤亡代价,更忽视了西方制裁伊朗而不制裁伊拉克,导致双方持久战能力落差巨大。

1982年3-6月的伊朗反攻实际上只能算"惨胜"。根据美国卫星情报资料估计,此役伊拉克军队阵亡3万人,伊朗军队阵亡则高达9万人;即使加上伊朗军队抓获的3.4万伊拉克战俘,[7]伊朗军队阵亡人数仍然比伊拉克军队阵亡、被俘人数之和多近一半。1982年7月伊朗军队的越境进攻占据了伊拉克80平方公里领土,但即使根据伊朗方面的资料,伊朗军队此战伤亡(1万人)也比伊拉克军队伤亡(7千人)多近一半。[8]

三、今日之伊朗再次走到战略调整关头

今天的伊朗,是否再一次走到了类似1982年10月这样的关头?

纵观伊朗经济政治情况,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要看到这场战争发展至今给以色列造成的巨大压力,也要看到以色列内部凝聚力整体而言没有瓦解,美欧主体社会、特别是美国政界主流对以色列的同情支持没有动摇,而伊朗经济基础相当虚弱,民生艰难时时刻刻都在点点滴滴侵蚀伊朗民众对海外作战四面出击的支持,而且伊朗最高权力换代交接的日子正在一天天逼近。

让我们回顾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一次最高权力交接何其仓促急切。

原定的霍梅尼接班人、副领袖蒙塔泽里是阿亚图拉,著名伊斯兰革命理论家。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就地停火,伊拉克军队占领着伊朗大片领土。1989年2月,蒙塔泽里纪念伊朗革命十周年接见各界群众时谈话导致霍梅尼与其决裂,蒙塔泽里于3月28日被迫辞职。

4月25日,霍梅尼命令总统哈梅内伊组成25人宪法修订委员会讨论修宪。6月3日,霍梅尼去世;6月4日,专家会议选举不具备阿亚图拉身份的总统哈梅内伊为最高领袖;但当时尚未完成修改的1979年宪法规定最高宗教领袖必须是"效法的源泉",哈梅内伊不具备阿亚图拉身份,按当时的1979年宪法,接任最高领袖属于违宪。

直至1个多月后的7月11日,伊朗方才完成宪法修改;7月30日通过相关程序而正式颁布实施,新的1989年宪法规定最高领袖不必是"效法的源泉",这才为不具备阿亚图拉身份的哈梅内伊当选最高领袖确定了宪法合法性。

哈梅内伊(资料图/沙特媒体)

今天,哈梅内伊已是垂暮之年,莱希是哈梅内伊动用非常手段推上总统职位,普遍被视为最高领袖接班人;莱希意外身亡,伊朗必须紧急重选总统,会不会重演35年前伊朗最高权力换代交接的仓促动荡?这种情况下,继续在海外四面出击维持大面积军事干预,对伊朗的稳定、安全意味着什么?

在经济基础方面,伊朗虽然是中东极为罕见的拥有多种制造业的穆斯林国家,但本质上仍然以石油等资源开发为经济命脉,由此决定了伊朗经济即使置身没有西方制裁的和平国际环境之中,在可预见的未来也难以走出"资源诅咒"困境,而西方制裁又进一步加剧了伊朗经济的困难,资源输出国常见的经济大起大落现象在伊朗表现得比在其它国家更为突出。

以美元现价计算,2023年伊朗GDP只有4035亿美元,远未恢复到2008-2017那十年的水平,比核协议达成后的2016年(4580亿美元)少12%,比特朗普宣称要退出核协议的2017年(4868亿美元)少17%,比2011年的高峰(6254亿美元)少35%。

不仅如此,如果考虑到2018年伊朗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严重背离,以美元现价计算的伊朗GDP规模还要进一步大幅度缩小。

上述2018年以来的伊朗GDP数据系按照2018年4月伊朗政府确定至今的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4.2万里亚尔计算,但当年7月里亚尔市场汇率就跌破了1美元兑11万里亚尔,2023年跌破60万里亚尔,今年4月伊朗报复轰炸以色列本土时有消息称里亚尔市场汇率已经跌破1美元兑70万里亚尔。

从1993年3月汇率改革前浮动汇率1美元兑1600里亚尔,到今年4月市场汇率1美元兑70多万里亚尔,伊朗里亚尔市场汇率31年对美元贬值到当初的1/438。货币贬值幅度如此惊人,足见伊朗宏观经济稳定性问题严重,民生相当艰难。

相比之下,同样是高度依赖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国家,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于1993年11月15日正式发行国家货币坚戈,汇率为4.70坚戈兑1美元;到2024年6月4日,历时约31年又7个半月,坚戈兑美元汇率已经贬值至447.680坚戈兑1美元,相当于发行日的1/95。哈萨克斯坦货币已经相当疲软,伊朗货币表现更加远远不如。

在此基础上,2023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持续下行,6月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决议导致3、4两日国际油价连续暴跌至近4个月来新低,全球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又将在中长期内持续削弱石油需求的基础;美国未来降息可能推高国际粮食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小麦价格;6月5日法英德就伊核问题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对伊施压决议,特朗普倘若胜选,很可能与俄罗斯和解而收紧对伊朗制裁;……伊朗经济压力在可预见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为此,从底线思维出发,借新总统上任见好就收,抓住当前时间窗口,及时实施适度战略收缩,集中资源夯实国内经济与民生基础,以利持久,对伊朗而言是不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参考资料:

[1]陈天社《哈马斯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第九章"国际社会与哈马斯关系(二)"第一节"伊朗与哈马斯关系"对此有详细论述,人民出版社,2017年。

[2]陈天社《哈马斯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第八章"国际社会与哈马斯关系(一)"第六节"阿拉伯国家与哈马斯交往的背后"对此有详细论述,人民出版社,2017年。

[3]王晋:《强硬派内贾德,给自己挖了好大的坑》,观察者网,2018年1月9日,链接:https://www.guancha.cn/WangJin/2018_01_09_442326_s.shtml。

[4]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281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5][英]B.R.米切尔编:《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卷1750-1993年》(第三版),表A5"亚洲:人口估计数",第61-67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6]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386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7]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383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8]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384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本文心得:

大学生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许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学习之余找到一份兼职工作,既能够提供生活费用,又能够积累社会经验。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找到合适的兼职工作呢?本文将介绍一些找兼职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校园是一个丰富的资源池,可以利用校内的资源来寻找兼职机会。首先,可以关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事务办公室发布的兼职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会定期更新,并且会有一些校内合作的兼职机会。此外,还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招聘会,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争取到更多的兼职机会。

发布于:梅新育:伊朗走到战略转折关头,应见好就收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时事|南昌品茶佳 SEZ 八8伍_假期首日 36.58万游客到北京市属公园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假期首日 36.58万游客到北京市属公园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最佳回答:

假期首日 36.58万游客到北京市属公园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来自北京市公园治理中间发布的数据显示:端五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欢迎旅客36.58万人次,同比增添16.72%,较2019年增添2.52%。此中,颐和园8.99万人次、天坛公园8万人次、北京动物园4.18万人次位列前三。   北京市公园治理中间在北海公园、喷鼻猴子园、景猴子园、欢然亭公园推出“花漾端五、非遗端五、悦享端五”等丰硕多彩的体验勾当。假期首日正逢“文化和天然遗产日”,颐和园、天坛公园、中猴子园等名园科普导赏勾当为旅客带来满满的典礼感和节日祝愿。   在颐和园益寿堂南侧如意庄,科普讲师率领旅客体验艾草喷鼻囊的建造,向旅客介绍了艾草的常识和功能,普及艾草和端五的联系。在建造艾草喷鼻囊的过程当中,旅客们亲手实践,将艾草和其他草药搭配起来,制成小巧精美的喷鼻囊。   沐日时代,除在益寿堂南侧如意庄,南湖岛、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贵寿无极、姑苏街等多个点位也为旅客预备了端五节文化勾当,旅客可以经由过程体验粽子建造、诗词填空、旁观展览等体例渡过一个夸姣的端五假期。   杂技、中幡、老北京摔交等国度非物资文化遗产表态欢然亭公园。在公园“佳境”牌坊下,公园约请了多位非遗传承报酬市平易近旅客现场演示杂技、中幡、老北京摔交等国度非物资文化遗产节目,为市平易近旅客带来了一场视觉和文化的两重盛宴。   在公园水榭道路北侧及园内北门内广场上,非遗老字号摊位好像一条五彩斑斓的非遗文化长卷,吸引了浩繁旅客立足抚玩。节日时代金氏风筝、泥塑彩绘脸谱、北京鬃人、面塑等10项非遗身手集中表态,15家非遗老字号齐聚一堂。   9日下战书,欢然亭公园北门展售区还将展开粽子建造身手展现,让旅客近距离感知传统文化的趣味。在公园陶花圃文创店,限时推出的安康花束也吸引了浩繁市平易近旅客的选购。   在喷鼻猴子园,上午9时,经由过程提早招募的10组家庭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换豪杰服,开启“国风游园会”勾当。大师齐聚椴喷鼻林景区,与市平易近旅客配合赏识国风跳舞演绎,随后在园内旅游,在赏识古典园林意蕴的同时,进修“点头礼”“叉手礼”“万福礼”等中国传统礼节,彼此施礼,体味传统文化魅力。   在公园椴喷鼻林景区,“喷鼻囊享福祈安然”“五彩吉利迎好运”“艾草茂盛保安然”三项互动勾当供市平易近旅客自由体验,在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率领下,大师遴选着心仪的干花装入喷鼻囊,编制着五彩手绳,建造着艾草花束,本身脱手的同时进修端五的传统风俗。   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听园”端五勾当让不雅众安步在初夏园林中,凝听园林经典、品读文化故事。室外展区塔影别苑,传统乐器合力吹奏的红楼梦组曲为不雅众带来平易近乐惠平易近展演,让不雅众赏识到琴歌乐舞的视听盛宴,演绎名著离合悲欢,再现园林糊口画卷;室外展区半亩园,园博馆自愿者联袂演绎沉醉式园林“时令戏”《五福迎端五》,为不雅众奉上端五祝愿;芸喷鼻阁中,名著典籍《红楼梦》、园林建筑与文化等主题沙龙讲座出色不竭,为节日营建稠密的传统文化空气。   (总台记者 王胜东 李伟) 【编纂:邵婉云】。

本文心得:

南昌品茶佳 SEZ(Special Economic Zone)八8伍,作为南昌市的一家知名品茶企业,致力于为广大茶叶爱好者提供优质的茶叶产品和服务。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南昌品茶佳 SEZ 八8伍的产品特点、品牌优势以及优化网站的一些方法。

南昌品茶佳 SEZ 八8伍的产品以高品质、健康、独特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无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花茶,南昌品茶佳 SEZ 八8伍都严格挑选原料,并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保证产品的口感和香气。此外,南昌品茶佳 SEZ 八8伍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产品,如减肥茶、养生茶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404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