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3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最佳回答: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3年全国海事审判典型案例

  中新网6月8日电 据最高法微信公家号动静,为充实阐扬典型案例示范效应,彰显海事司法在化解国际海事胶葛、保护航运秩序、增进海洋经济成长方面阐扬的主要感化,值6月8日“世界海洋日”之际,最高人平易近法院发布2023年全国海事审讯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重视本色性化解胶葛,周全打造海事胶葛解决优选地。充实阐扬“东方经验”在国际海事胶葛解决中的怪异优势。愈来愈多外国当事人选择中法律王法公法院解决争议,如案例1中,当事人自动变动原合同商定的外国仲裁条目,从头商定争议由中国海事法院管辖并终究告竣息争。在案例2中,一揽子化解碰撞、海难救助、货色运输等联系关系胶葛,保障长江黄金水道通顺,是海事司法贯彻“本色性化解”理念,践行新时期海上“枫桥经验”,保障航运平安和增强情况庇护的活泼实践。   二是明白裁判法则,不竭晋升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深切实行海事审讯精品计谋,审结有法则指引感化、有助于鞭策法治历程的海事精品案例。在案例3中,中国海事法院依法行使管辖权,受理域外产生的船舶碰撞责任胶葛案件,驳回当事人以“不便利法院”为由提出的管辖权贰言,为新平易近事诉讼法新增条目的正确合用供给参考案例。在案例4中,正确理解和合用《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商法关于海难救助的划定,进一步明白船主或船舶所有人签定救助合同的法定代办署理权或告急代表权的审查尺度,既表现了对船主实时决议追求救助的撑持,也指导船主该当谨严行使权力。   三是撑持监视海事机关依法行政,助推海洋经济可延续成长。海事行政诉讼撑持监视海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增进行政法律同一标准,保护行政相对人正当权益。如案例5中,行政机关未能准确解读有关法令划定和国度政策精力,海事法院积极指导海事机关在行政治理中“有为有度”,增进远洋渔业成长的利好政策落实落地,充实阐扬专项津贴资金激活海洋经济的积极感化,为远洋渔业的可延续成长,增进海洋新质出产力加速构成供给有力司法撑持。   案例1   利比里亚某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某公司船舶生意合同胶葛案   【根基案情】   利比里亚某公司作为买方,与印度尼西亚某公司签定船舶生意合同,商定采办印度尼西亚籍“NUSA”轮。利比里亚某公司付出定金后,印度尼西亚某公司未按约交付船舶。后两边就相干船舶生意事宜告竣息争和谈,并商定有关争议或索赔均合用英法律王法公法律、在新加坡海事仲裁院根据其仲裁法则予以仲裁。尔后,利比里亚某公司以印度尼西亚某公司违背息争和谈商定为由,向青岛海事法院提出海事要求保全申请,要求对停靠在威海市某船坞的“NUSA ”轮予以拘留收禁。   【裁判成果】   青岛海事法院遵照海事诉讼特殊法式法第十四条划定,裁定准予利比里亚某公司的申请,对“NUSA”轮予以拘留收禁。利比里亚某公司在扣船后向新加坡海事仲裁院申请仲裁。在期待外国仲裁过程当中,两边当事人撤回了在新加坡的仲裁申请,选择由青岛海事法院对案涉胶葛进行处置。终究,两边当事人由青岛海事法院特邀调整员主持告竣诉前调整和谈,由海事法院出具平易近事裁定进行司法确认。调整和谈已全数实行终了。   【典型意义】   本案两边当事人居处地、合同实行地和息争和谈商定的准据法等均与我国无关,商定的争议解决体例为新加坡仲裁。申请人在提起外国仲裁之前,向青岛海事法院申请拘留收禁被申请人所有的船舶。海事法院按照海事诉讼特殊法式法的划定裁定拘留收禁船舶,以保障外国仲裁判决的履行,充实表现了我国海事法令轨制对外国海事仲裁的撑持与协助。在期待仲裁过程当中,两边当事人协商变动争议解决体例,选择由青岛海事法院管辖胶葛,充实表现对中国海事司法的承认。海事法院充实阐扬特邀调整员感化,经由过程向两边释明法令法则和诉前调整的便捷优势,促进两边以诉前调整体例解决争议并予以司法确认,和谈的周全实行让胶葛案结事了,节流了两边经由过程外国仲裁法式解决胶葛的时候、金钱本钱,也避免了后续的仲裁判决认可与履行环节,彰显了我国经由过程多元化胶葛解决机制增强诉源治理的轨制优势,成为我国周全打造海事胶葛解决国际优选地的又一成功典范。   案例2   “德某”轮与“长某”汽船舶碰撞、海难救助等系列胶葛案   【根基案情】   货船“德某”轮在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与功课工程船“长某”轮产生碰撞,“德某”汽船体多处进水。后该船经救助,船货得以出险。救助标的目的上海海事法院告状两船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付出救助报答,船载货色所有人、保险公司、船舶所有人等在上海、年夜连、南京、厦门等地海事法院提起船舶碰撞侵害责任胶葛、海上货色运输合同胶葛、航次租船合同胶葛等9告状讼,“德某”轮的所有人、光船承租人在上海海事法院申请设立海事补偿责任限制基金。碰撞变乱激发的系列案件的诉讼标的额总计3800余万元。   【裁判成果】   上海海事法院审理认为,案涉船舶碰撞变乱所激发的10件联系关系案件别离在四家海事法院立案审理,存在一揽子化解胶葛的实际需求。上海海事法院指导各方当事人对两船碰撞责任比例、救助报答金额告竣根基一致,在此根本上对船损、货损、其他损掉及责任人的海事补偿责任限额作了周全核算,终究以一份息争和谈促进所有胶葛的八方当事人一揽子告竣息争。和谈已全数获得实行。   【典型意义】   长江航道是国度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航运物流的主通道,素有“黄金水道”“水上高速”之称,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成长的自动脉。长江口深水航道系我国表里贸航线主要交会点,案涉碰撞变乱的产生激发“八方十案”,处置进度和成果备受外界存眷。上海海事法院依法能动履职,秉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理念,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做好债权性质辨别、损掉明细核对、连环胶葛解套工作,召集联系关系案件全部当事人释法明理,促进共鸣,一揽子高效解决所有胶葛,避免“一案结、多案生”和“法式空转”,息争成果获得各方承认,有用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助力涉案企业尽快恢复活产运营,指导规范长江水域航运秩序,充实表现海事司法积极介入社会综合治理的主要感化。   案例3   新加坡某航运公司与利比里亚某公司船舶碰撞侵害责任胶葛管辖权贰言案   【根基案情】   新加坡某航运公司所有的巴拿马籍“运某”轮在新加坡东部加油锚地锚泊时代,与利比里亚某公司所有的“英勇某某”轮碰撞,“运某”汽船体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新加坡某航运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申请诉前拘留收禁“英勇某某”轮,并随后提告状讼,要求利比里亚某公司补偿船舶补缀费等损掉360余万美元。利比里亚某公司在答辩时代提出管辖权贰言,认为宁波海事法院不便利管辖和审理本案,要求依法驳回告状,奉告新加坡某航运公司向更便利的新加坡法院提告状讼。   【裁判成果】   宁波海事法院审查认为,宁波是涉案“英勇某某”轮在碰撞变乱产生后的最早达到地,宁波海事法院依当事人申请,依法拘留收禁该船,该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新加坡某航运公司的股东之一系中国公平易近,“运某”轮系在中国境内进行补缀,与碰撞损掉相干的首要证据材料构成于中国境内,且中国再保险公司为消除“英勇某某”轮的拘留收禁出具担保,并商定由中华人平易近共和法律王法公法院管辖,中法律王法公法院审理该案有益于查明损掉和判决履行。碰撞变乱产生后,“英勇某某”轮直接分开新加坡海域,并未在新加坡接管海事查询拜访,不组成新加坡法院审理案件加倍便利的景象。故裁定驳回利比里亚某公司的管辖权贰言。利比里亚某公司提起上诉,浙江省高级人平易近法院保持一审裁定。案件进入实体审理阶段后,两边在海事法院组织下告竣息争和谈,新加坡某航运公司申请撤回告状,法院裁定予以准予。   【典型意义】   本案系两边当事人居处地、碰撞船舶挂号地及碰撞海域均在国外的船舶碰撞侵害责任胶葛。1、二审法院在审查涉案管辖权贰言时,准确理解和合用平易近事诉讼法司法注释划定的不便利法院原则,综合考量证据的可取得性、判决履行的便当水平和与我国的联系关系性等身分,判定我法律王法公法院审理案件是不是存在不便利的景象,对新平易近事诉讼法实行后若何掌控“外法律王法公法院审理案件更加便利”的尺度,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海事法院在审理过程当中经由过程解读有关法令划定、核对上千页船舶补缀资料、多方查询船期损掉,让外方当事人对中国海事司法的决定信念从零最先不竭增加,终究促进两边当事人告竣息争并付出补偿金钱,完全告终争议,彰显了中国海事司法的责任担任、司法自傲和调整聪明,也博得了外方当事人的尊敬和信赖。   案例4   某财保广东分公司与利比里亚某公司、福建某船务公司等船舶碰撞侵害责任胶葛案   【根基案情】   利比里亚某公司所属“尼某”轮与福建某船务公司等所属“安某”轮在广东阳江水域产生碰撞变乱,致使“尼某”汽船艏右舷锚链舱约8×6米破损,破洞在水线以下。“尼某”汽船长出具海事声明并将受损环境陈述船舶治理人。经船舶治理人放置,利比里亚某公司与某救助公司签定LOF2011劳合社尺度格局救助合同,“尼某”轮被拖带至湛江锚区。某救助公司在英国伦敦对利比里亚某公司及船载货色所有人提起仲裁,主张救助报答。某财保广东分公司作为船载货色保险人,代表货方与某救助公司告竣息争,付出应分摊的救助费864674.93美元。后某财保广东分公司以“尼某”轮不存在实际和紧急危险,利比里亚某公司不妥拜托救助行动造成货主额外的救助报答损掉为由,行使代位求偿权提起本案诉讼,要求判令利比里亚某公司作为承运人补偿上述救助报答损掉,福建某船务公司等作为碰撞对方船舶所有人按错误比例对此中30%部门承当连带补偿责任。   【裁判成果】   广州海事法院一审认为,“尼某”轮在碰撞变乱产生后并未处在危险当中,不需要救助,某财保广东分公司在仲裁法式中抛却对救助需要性、救助费用付出公道性审查的抗辩权力,应自行承当响应后果,故判决驳回其诉讼要求。广东省高级人平易近法院二审认为,碰撞变乱产生后遇险船舶的船主或船舶所有人享有签定救助合同的法定代表权或告急代表权。“尼某”轮在碰撞变乱受损后明显面对不肯定的重年夜风险,应答应并尊敬该汽船长或船舶所有人按照船舶受损环境及气候、海况等身分自立决议是不是需要救助并选择公道的救助方案,不然将对船主或船舶所有人在遇险后可否实时作出救助决议计划发生晦气影响。利比里亚某公司与某救助公司签定的救助合同合适《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商法关于海难救助的划定,不该认定其存在错误。某财保广东分公司依法获得保险代位求偿权,有权行使货方根据海上货色运输合同向承运人索赔的权力,但利比里亚某公司有权援用海商法第五十一条的划定主张“航行过掉”免责。对案涉船舶碰撞变乱酿成的货色救助费用损掉,某财保广东分公司有官僚求福建某船务公司等按其在碰撞变乱中的错误责任比例承当30%的补偿责任,故二审撤消一审讯决,改判福建某船务公司等向某财保广东分公司承当补偿责任。   【典型意义】   海难救助是海上运输中古老的法令轨制,也是海商法独有的法令轨制,对鼓动勉励他人对遇险船舶及货色施加救济从而避免损掉产生、预防情况污染具有主要意义。我国是《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缔约国,海商法也对海难救助作出专章划定。本案对海难救助需要性的阐发,表现了对海难救助轨制中“实际危险”的恰当理解,即要尊敬当事船舶对危险是不是真实产生的判定,不克不及由于过后对危险水平的手艺阐发而等闲否认船主或船舶所有人在告急状态下作出的专业判定和选择,除非有充实证据证实救助较着没有需要。本案确立的审查尺度有益于消弭船主和船舶所有人的挂念,让船舶在遇险后实时获得公道救助,避免造成人员伤亡、财富损掉和情况污染等后果,也对船主和船舶所有人若何谨严行使权力具有主要参考意义。   案例5   某远洋渔业公司诉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行政给付案   【根基案情】   某远洋渔业公司向晋江市农业农村局提交申请,主张依照有关政策申领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时代上岸渔获运回泉州港口的海洋经济高质量成长津贴资金。该局以某远洋渔业公司属于失期结合惩戒对象,如准予其申请将没法实现拨付津贴资金利用效益,背离专项资金的设立目标为由,未予核准申请。某远洋渔业公司不服,诉至厦门海事法院,要求判决撤消不予奖补的通知,并责令晋江市农业农村局为其申报奖补。   【裁判成果】   厦门海事法院审理认为,某远洋渔业公司系海洋经济专项资金津贴适格对象,其在申请津贴资金时已被人平易近法院删除原失期记实,晋江市农业农村局不该将原失期记实作为制止介入项目申报的景象。某远洋渔业公司若何利用案涉资金其实不影响其就已完成的远洋渔获当地上岸申请奖补的权力。综上,判决撤消晋江市农业农村局作出的不予奖补的通知,并责令其从头作出行政行动。判决作出后,两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晋江市农业农村局从头受理某远洋渔业公司的申请并核发了专项津贴资金。   【典型意义】   远洋渔业是构建“海洋命运配合体”、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计谋性财产,对丰硕我国居平易近“菜篮子”、立异推行远西服备、增进国际渔业合作、保护国度海洋权益具有主要意义。本案判决明白设立专项补助旨在鼓动勉励远洋渔获在本地上岸,行政机关不宜因耽忧津贴资金去向而不予核准津贴申请,指导行政机关在行政治理中“有为有度”,正确理解相干政策精力,充实阐扬专项津贴资金激活海洋经济的积极感化。行政机关根据判决成果从头受理远洋企业的申请并核发津贴资金,构成了司法与行政配合撑持海洋经济、平易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协力,对助力涉海法治情况、营商情况、生态情况改良优化具有主要感化。 【编纂:张燕玲】。

本文心得:

茶叶是中国人饮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重庆新茶嫩茶微信正以其独特的味道和传统的制作工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茶叶爱好者。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纯正的茶香,感受到茶叶带来的健康和放松。

重庆新茶嫩茶微信的创办者是一位热爱茶叶的年轻人。他受了家族的影响,从小就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终于掌握了制作高品质茶叶的技巧,并决定开设一家专门销售自己制作的嫩茶的小店。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时事|哈尔滨 品茶_梅新育:伊朗走到战略转折关头,应见好就收

梅新育:伊朗走到战略转折关头,应见好就收

最佳回答:

梅新育:伊朗走到战略转折关头,应见好就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梅新育】

发动战争之前就必须充分考虑如何结束战争,今天的伊朗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需要战略转折的关头:

从登记参选伊朗总统候选人的政见宣示,到国际石油市场新动向,再到6月5日法英德就伊核问题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对伊施压决议,6月初短短不到一周时间连续几件事情,一再折射出了这一点。

更要注意的是,今天的伊朗如果不能及时完成适度战略收缩,完全有可能重演第一次最高权力换代交接时的仓促被动。

一、伊朗对外战略与海外军事干预需要及时见好就收

去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引爆的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刚一爆发,就跃居当前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两场战争之一;伊朗从开战之初一直竭力避免自身直接卷入战火,但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使馆,炸死多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以及伊朗史无前例首次直接轰炸以色列本土报复还击,标志着伊朗与以色列的军事交锋、对这场战争的参与已从当初的代理人"暗战",走到了直接交战的高度危险第一步。

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

不仅如此,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已经从最初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蔓延到了千里之外扼控苏伊士-红海-亚丁湾航道要冲的也门,胡塞武装还宣布将袭击船舶范围扩大至印度洋南端和地中海海域,对伊朗友邦经济贸易的影响冲击日益显著,在伊朗友邦经济贸易业界中引发的怨言日益上升,而不断发动袭船战的胡塞武装普遍被认为是多年来得到了伊朗的大力支持方才得以成长壮大。

伊朗多年来一直是哈马斯的主要支持者之一,[1]这种关系多年来备受许多阿拉伯国家忌惮;[2]这场战争发展至今,客观上已经打断了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至少暂时中止了巴勒斯坦问题和伊朗在区域格局中边缘化的趋势,伊朗期望追求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其风险和对友邦的负面影响正在上升。

有鉴于此,考虑到伊朗并无国土被外敌占领,考虑到伊朗二三十年来在海外多个国家开展的一系列军事干预耗费了巨量经济资源且潜藏重大隐患,考虑到伊朗多年来的严重经济困难,考虑到国际经济与政治走势可能发生对伊朗不利的一系列变化,考虑到这个国家最高领袖已届垂暮之年,换代权力交接日益迫在眉睫,总统莱希等政教高官直升机失事身亡又给其最高权力交接增添了巨大政治不确定性,……伊朗亟需在海外军事干预中见好就收实施战略转折,适度收缩海外军事干预投入,甚至中止对某些海外军事干预项目的投入,集中资源,抓住当前时间窗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夯实经济社会稳定和应对未来可能更大挑战的基础。

"我向真主发誓,我永远不会去了解经济学"--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在任时以极端反美反以而闻名国内外,经常坦承自己只懂政治、不懂经济,阁僚们讨论经济政策时他常常如此反应;[3]但在这次报名参选伊朗总统时,他向公众宣示的竞选政见最大"卖点"并不是与美国、以色列斗争,而是声称自己最大的参选动机是改善国家经济形势,优化商业环境,拓宽投资空间,以集中解决民生问题,誓言将寻求与世界的"建设性接触",改善与所有国家的经济关系,等等。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持证件者)登记参选总统

作为这次伊朗总统选举中名气最大的登记参选人,内贾德虽然因为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关系破裂,不太可能通过候选人资格审查关口,但他的上述竞选政见宣示表明伊朗社会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希望已成相当强大的潮流。鉴于哈梅内伊7月份就将年满85岁,伊朗社会存在这样的强烈希望,又有声望显赫的政治人物为这种希望代言,意味着即使内贾德不能通过这次总统选举候选人资格审查,不会太久之后的伊朗最高权力换代交接也面临重大政治不确定潜在风险。

二、未能及时见好就收两次重创现代伊朗

回顾伊朗现代史,从1940年代初至今,不到八十年时间,跨越巴列维王朝和伊斯兰共和国两个时期,伊朗已经两次因未能及时"见好就收"实施战略转折而创巨痛深。历史教训如此沉痛,无论是伊朗自己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还是伊朗的经济政治伙伴观察判断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稳定与发展前景,都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一次是二战时期礼萨·汗国王未能及时与纳粹德国断绝关系而遭苏、英两国出兵占领伊朗全国,自己也被放逐海外,客死他乡。

礼萨·汗(资料图)

创建巴列维王朝、执掌伊朗政权20年(1921-1941年)的礼萨·汗国王不失为伊朗现代史上英豪之主,大力推行世俗化、西方化和民族化改革,先后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和实行关税自主,超越数百年历史恩怨与阿富汗、土耳其、伊拉克等各邻国发展友好关系,政绩累累且颇为突出。

为了抵御英、苏两大宿敌,并引进先进技术和专家推进伊朗现代化建设,礼萨·汗国王大力发展对德关系,以至于德国超越苏联成为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1939-1940年占伊朗对外贸易的45.5%之多[4]。

在没有爆发战争的环境下,交好德国不失为增进伊朗本国利益的合理外交策略;但在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伊朗若企图继续在德国与反法西斯阵营之间两面逢源,就纯属惹火烧身了,因为此时的伊朗已成连接苏联和英国的战略通道,由此决定了苏英两大强国绝无可能继续容许德国势力在伊朗扎根发展。

但礼萨·汗对此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转向接受苏、英两国要求驱逐在伊德国人,招致苏、英大军夹击,占领伊朗全境,控制伊朗内政、外交、军事数年,礼萨·汗被迫逊位流亡海外,死于英属南非,库尔德、包括伊朗故都大不里士在内的阿塞拜疆两块地区,几乎被肢解出去独立建国。

国祚不足60年的巴列维王朝如此,建立迄今45年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也不例外,而且是在建政仅仅3年之后,就在两伊战争中犯下了类似失误。

1979年1月16日,伊朗国王巴列维逃亡海外;2月1日,霍梅尼从巴黎飞回德黑兰,伊朗伊斯兰革命大局基本确定,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当年12月24日,苏军进攻占领阿富汗。1980年9月20日,两伊战争正式爆发,1988年8月20日结束。

在这场历时8年的战争中,伊朗军队兵员一度占到总人口的11%,动员团、革命卫队和其它准军事组织人数还未包括在内。1980年伊朗人口估计3930万(《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5]战场阵亡30万,伤残170万,造成难民200万,亦即死伤和难民人数各占战争爆发年份伊朗总人口的5%;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全部经济损失1万亿美元,经济倒退20年。[6]

伊朗原本完全有可能见好就收,在1982年以有利得多的条件结束战争,从而付出少得多的代价。

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连续发动大规模反击,夺回了战争主动权;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焦头烂额之余,借口黎巴嫩战争爆发而宣布从伊朗撤军,宣称要对以色列开战。挟新胜锐气,伊朗军队于1982年7月攻入伊拉克境内,兵锋直指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第一大港口巴士拉两大城市。到10月时,伊朗军队距离巴士拉、巴格达分别仅有30公里、80公里。

10月27日,萨达姆宣布接受规定阿拉伯河按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的1975年阿尔及尔协议,单方面停火,并要求建立一支维和部队。伊朗拒绝了这份停火建议,发誓要夺取全面胜利,但其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再也无法推进,战局僵持直至1987年冬。

结果,在5年多的相持阶段消耗战中,伊拉克得到了几乎所有海湾阿拉伯富裕石油输出国的鼎力援助,民生物资与军备补充源源不断,伊朗则因遭受西方阵营制裁而日益难乎为继,双方实力对比演变日益有利于伊拉克。

两伊战争(资料图)

尽管伊朗自1981年起就一直从以色列进口武器、引进以色列军事顾问,但并不足以消除西方制裁的影响。从1988年3月起,伊拉克军队连续反攻,不仅收复了全部失地,而且占据了大片伊朗领土,伊朗最终被迫接受停战,对1988年7月3日伊朗客机被美军击落死亡290人等奇耻大辱,也不得不"打落牙和血吞"。

事后复盘,对伊朗而言,最有利的谈判时机是1982年10月27日萨达姆宣布接受阿尔及尔协议并单方面停火,其次是1982年6月萨达姆借口黎巴嫩战争爆发而宣布从伊朗撤军。之所以错失迫使萨达姆签署城下之盟的时间窗口,是因为伊朗决策层被1982年上半年反攻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忽视了伊朗军队在那场反击胜利中付出的巨大伤亡代价,更忽视了西方制裁伊朗而不制裁伊拉克,导致双方持久战能力落差巨大。

1982年3-6月的伊朗反攻实际上只能算"惨胜"。根据美国卫星情报资料估计,此役伊拉克军队阵亡3万人,伊朗军队阵亡则高达9万人;即使加上伊朗军队抓获的3.4万伊拉克战俘,[7]伊朗军队阵亡人数仍然比伊拉克军队阵亡、被俘人数之和多近一半。1982年7月伊朗军队的越境进攻占据了伊拉克80平方公里领土,但即使根据伊朗方面的资料,伊朗军队此战伤亡(1万人)也比伊拉克军队伤亡(7千人)多近一半。[8]

三、今日之伊朗再次走到战略调整关头

今天的伊朗,是否再一次走到了类似1982年10月这样的关头?

纵观伊朗经济政治情况,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要看到这场战争发展至今给以色列造成的巨大压力,也要看到以色列内部凝聚力整体而言没有瓦解,美欧主体社会、特别是美国政界主流对以色列的同情支持没有动摇,而伊朗经济基础相当虚弱,民生艰难时时刻刻都在点点滴滴侵蚀伊朗民众对海外作战四面出击的支持,而且伊朗最高权力换代交接的日子正在一天天逼近。

让我们回顾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一次最高权力交接何其仓促急切。

原定的霍梅尼接班人、副领袖蒙塔泽里是阿亚图拉,著名伊斯兰革命理论家。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就地停火,伊拉克军队占领着伊朗大片领土。1989年2月,蒙塔泽里纪念伊朗革命十周年接见各界群众时谈话导致霍梅尼与其决裂,蒙塔泽里于3月28日被迫辞职。

4月25日,霍梅尼命令总统哈梅内伊组成25人宪法修订委员会讨论修宪。6月3日,霍梅尼去世;6月4日,专家会议选举不具备阿亚图拉身份的总统哈梅内伊为最高领袖;但当时尚未完成修改的1979年宪法规定最高宗教领袖必须是"效法的源泉",哈梅内伊不具备阿亚图拉身份,按当时的1979年宪法,接任最高领袖属于违宪。

直至1个多月后的7月11日,伊朗方才完成宪法修改;7月30日通过相关程序而正式颁布实施,新的1989年宪法规定最高领袖不必是"效法的源泉",这才为不具备阿亚图拉身份的哈梅内伊当选最高领袖确定了宪法合法性。

哈梅内伊(资料图/沙特媒体)

今天,哈梅内伊已是垂暮之年,莱希是哈梅内伊动用非常手段推上总统职位,普遍被视为最高领袖接班人;莱希意外身亡,伊朗必须紧急重选总统,会不会重演35年前伊朗最高权力换代交接的仓促动荡?这种情况下,继续在海外四面出击维持大面积军事干预,对伊朗的稳定、安全意味着什么?

在经济基础方面,伊朗虽然是中东极为罕见的拥有多种制造业的穆斯林国家,但本质上仍然以石油等资源开发为经济命脉,由此决定了伊朗经济即使置身没有西方制裁的和平国际环境之中,在可预见的未来也难以走出"资源诅咒"困境,而西方制裁又进一步加剧了伊朗经济的困难,资源输出国常见的经济大起大落现象在伊朗表现得比在其它国家更为突出。

以美元现价计算,2023年伊朗GDP只有4035亿美元,远未恢复到2008-2017那十年的水平,比核协议达成后的2016年(4580亿美元)少12%,比特朗普宣称要退出核协议的2017年(4868亿美元)少17%,比2011年的高峰(6254亿美元)少35%。

不仅如此,如果考虑到2018年伊朗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严重背离,以美元现价计算的伊朗GDP规模还要进一步大幅度缩小。

上述2018年以来的伊朗GDP数据系按照2018年4月伊朗政府确定至今的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4.2万里亚尔计算,但当年7月里亚尔市场汇率就跌破了1美元兑11万里亚尔,2023年跌破60万里亚尔,今年4月伊朗报复轰炸以色列本土时有消息称里亚尔市场汇率已经跌破1美元兑70万里亚尔。

从1993年3月汇率改革前浮动汇率1美元兑1600里亚尔,到今年4月市场汇率1美元兑70多万里亚尔,伊朗里亚尔市场汇率31年对美元贬值到当初的1/438。货币贬值幅度如此惊人,足见伊朗宏观经济稳定性问题严重,民生相当艰难。

相比之下,同样是高度依赖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国家,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于1993年11月15日正式发行国家货币坚戈,汇率为4.70坚戈兑1美元;到2024年6月4日,历时约31年又7个半月,坚戈兑美元汇率已经贬值至447.680坚戈兑1美元,相当于发行日的1/95。哈萨克斯坦货币已经相当疲软,伊朗货币表现更加远远不如。

在此基础上,2023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持续下行,6月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决议导致3、4两日国际油价连续暴跌至近4个月来新低,全球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又将在中长期内持续削弱石油需求的基础;美国未来降息可能推高国际粮食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小麦价格;6月5日法英德就伊核问题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对伊施压决议,特朗普倘若胜选,很可能与俄罗斯和解而收紧对伊朗制裁;……伊朗经济压力在可预见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为此,从底线思维出发,借新总统上任见好就收,抓住当前时间窗口,及时实施适度战略收缩,集中资源夯实国内经济与民生基础,以利持久,对伊朗而言是不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参考资料:

[1]陈天社《哈马斯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第九章"国际社会与哈马斯关系(二)"第一节"伊朗与哈马斯关系"对此有详细论述,人民出版社,2017年。

[2]陈天社《哈马斯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第八章"国际社会与哈马斯关系(一)"第六节"阿拉伯国家与哈马斯交往的背后"对此有详细论述,人民出版社,2017年。

[3]王晋:《强硬派内贾德,给自己挖了好大的坑》,观察者网,2018年1月9日,链接:https://www.guancha.cn/WangJin/2018_01_09_442326_s.shtml。

[4]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281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5][英]B.R.米切尔编:《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卷1750-1993年》(第三版),表A5"亚洲:人口估计数",第61-67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6]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386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7]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383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8]王新中、冀开运著:《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第384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

本文心得:

哈尔滨,这个北国之城,以其严寒的冬季和美丽的冰雪景致而闻名于世。然而,除了冰雪和寒冷,哈尔滨还有一个独特的魅力——茶文化。在这个城市里,品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在哈尔滨的冬日里,寻找一个温暖舒适的茶馆成为了人们的首要任务。不管是时尚的年轻人还是传统的老人,都喜欢泡一壶热茶,与朋友们在茶馆里聊天。茶馆内散发出的香气和温暖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404页面